19.3.07

活著


沒有人知道自己可以活多久,誰能擔保自己下一刻不會死?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那管是偶爾出現的僥倖、機緣,又或是看似與生俱來的每一次呼吸。

不白過活,並不等於將每天的生活排得密密麻麻便是充實,將工作娛樂學習分配得宜便是懂得生活,在事業上建立豐功偉績便是不枉此生;其實要真正「活著」可以很簡單,只要知道自己每分每刻在做什麼,認同自己做什麼,感受到所做的所帶給自己的感覺便已是「活著」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懶惰而不去想自己想要什麼,只要沒有抗拒便去做(其實要知道自己要什麼一點也不易,心裏的矛和盾經常左右我們作決定,沒有耐性和努力是不會迫自己去抉擇),又或會因為慣性,沒有思索是否有繼續做的必要而去做…種種原因,讓自己將寶貴的時間沒原沒因的白花了,連自己也不知道。

其實,怎樣才算善用時間真的因人而異,有些人每天工作至深宵,他們完全明白到沒有什麼比睡眠更重要,故便在周日時睡至黃昏,旁人看來覺得他們浪費了一整天的時間,但其實他們卻正正利用了時間來充電;有人每到周末便與友人到酒吧喝酒,一喝便是六七小時,看似浪費時間,但原來他們只有這個時候才能閒話家常,溝通一番,故他們寧願放棄其他消遣,決意每星期也要與友人促膝賣醉,別人眼中的頹廢,其實是關係的聯繫。

要「活著」,便要知道自己怎樣生活,為什麼要這樣生活。有著這種反思,最終便能知道自己是要怎樣活著了。

最好當每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這樣便不會讓日子白過。

16.3.07

梁曾辯答

梁曾辯答,高低立見。

曾蔭權顯然是吸收了上次答問會的經驗,他終於明白,答問會並不只是致辭那麼簡單(就算他自行界定答問會並非辯論大會,只需自顧自的闡釋理念,但這理解很明顯不是市民所期望的,曾不得不變),雖然大會規定不能向對方作出提問,但兩者若要突圍,便要把握時機,攻子之盾,自設辯論平台,趁著回應市民的提問而順勢提出對方在有關方面的缺失,狠批一番。身為資深大律師的梁家傑顯然駕輕就熟,在上一回的答問會已成功地將辯論模式定為大會的正軌,否則曾蔭權便不會從只懂自說自話轉變為現在的釋辯參半了。

但很可惜,曾似乎準備工夫很不足,他大多數只就梁的理念作批評,並沒有乘勢舉出實例(梁之劣績)作引證,只說空話;反之,梁卻處處以曾的錯誤來確立他的批評,無論在誠意上、在公信力上均勝曾一疇。

不過,怎也想不到,最令我心寒的是曾蔭權竟認為作為領導的其中一個特質,是必需要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改變,並要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即是要認命!我認為為首的無論面對任何事情,一定不可以將之定性為「不能改變,只能接受」,反之是必需要有革命意識、不斷求變和與時並進!曾這種奴性心態相信是他在任職公務員四十多年期間薰陶出來的罷。

套用曾這種打工哲學於領導層面上,結果只得一個 -- 香港市民一同為中央打工,「一齊做好呢份工」!

12.3.07

貪小便宜

在所有最厭惡的人種之中,高居首要位置的便是貪小便宜的人。而討厭中之最討厭的,便是工作無能,但又經常依附權貴、名人而令自己從中獲利的庸才。

很不幸,本人認識其中一個典型人辦。他,知道我不喜歡他 (我喜怒形於色的性格確實很難令他不知道我討厭他),故此,他不會在單獨的時候直接向我要這要那,但他卻會厚顏無恥地趁著我送紀念品給他所相熟的名人時提出要求,以能在眾目睽睽下設定一個不能推辭的環境順利取得著數;若碰不上這種場合,他便會高張的親自向產品的原創者索貨,而原創者亦基於與他的交情,便請我將產品轉送給他。

這樣胡混過活,得過且過的人總令我無名火四起,我怎也想不通這種人怎樣可以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家庭!他令我深深感受到「面係人哋俾,假係自己丟」這道理,希望上天公平些,有朝一日那雄厚的靠山捨他而去,讓他與自己的無能為伴。

4.3.07

專注


前陣子,在starbucks閒坐,被對面的溫馨場面吸引著 – 小朋友正聚精會神地試圖用叉子撥托蛋糕,但卻因自己用叉子用得不夠熟練,故經常令撥托起的糕塊再次掉落於碟子上,屢試無方,但卻鍥而不捨,堅持不停地嘗試…
佷久沒有見過父母對小朋友如此的注專了 – 看到兒子怎也無法撥托起蛋糕,大多的父母都會索性幫小朋友一把,快快的把蛋糕吃完便算,但這兩位父母卻專注地凝視兒子每一個動作,不多言,沒有不耐煩,沒有催促,只偶爾的作出指引…

千辛萬苦,小朋友終於成功了,他親自將一小塊蛋糕往嘴裡送,並自豪的望一望父親,望一望母親,然後又自顧自的繼續努力了,「兩老」亦報以鼓勵及憐愛的微笑,及後一同拿起叉子分享同一件蛋糕。

在現今社會,父母的注意力大多落在如何讓子女快快的在學業上和課餘活動上取得成績,如此專注的花上十分鐘時間來導引孩子吃蛋糕看似是天方夜譚。

三口子在人來人往的咖啡店上演這「專注」的一幕,令我專注的注視他們的舉動 。

專注,是可以傳染的。

你最近一次專注於閒來的生活又是何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