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07

「想租你的老師!」

「想租你的老師!」,源自一名出錢出力,在工餘時間為一手創建的兒童閱讀興趣班勞心勞力的律師口中。在我忍不住報以厭惡眼神的同時,另一同事腦筋急轉彎,即時道出:「老師不是租的,是請的!」真大快人心,我亦如往常一樣,不理場面已有多尷尬,忍不住噗的一聲笑了出來。

暫且假設這律師並非我口說我心,亦非真心想「租用」一位老師。律師口才了得,英文水平高是不容置疑,但母語為中文的,卻沒有能力用一個合適的詞語去表達一個簡單的意思,何其可悲!「一向用英語溝通,故不慣用中文詞彙」,怎也不能為失言挽回半點分數。

(題外話:
詞窮是大多香港人的通病,不信?你試試能否順利地用全廣東話連續說話兩分鐘而沒有夾雜任何英文,亦不用苦思用什麼中文字來代替可隨口說出的英文單字,能做到的才怪呢!)

以上小事雖告一段落,但「租老師」這觀點卻令我反覆思考 :

一般人聽到「想租你的老師」這說話,會即時覺得言出者狂妄自大,視他人為無物,但其實,有多少人真的並非「租用」員工或「租用」同事呢?

高層同事,每天黑口黑面回辦公室 (我不認為黑口黑面是問題,因為人工不包括賣笑),將一己不快全盤發洩在下屬身上(當中當然不乏涼薄用語),這與潑婦罵街有何分別?

要「租老師」,是一錯,
反對「租老師」,但卻不自覺地實踐了「租老師」更是錯上加錯,
「以人為本」是令公司成功的重要一環,人事管理者為何仍想不通?

想深一層,有時我們亦會不自覺地「租用」了同事。雖然必須於死線前完成任務,但在過程中發現不妥時,我們是否可以看看同事是否有困難,是否繁重的工作令他應接不暇?就算各有各忙而未能給予援手,但關心及慰問往往是令人撐下去的原動力,不容忽視。

多謝他們的出現,讓我能抽身於外,有幸地學懂了以此為鑑。

BFSH,終於明白你的一片苦心,現在我要做你所做的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